🌟 未來靠個人 IP 驅動,而非產品驅動:一個普通人的創作思考
如果您正在思考...
- 為什麼做產品這麼難,競爭這麼激烈?
- 個人IP驅動和產品驅動有什麼差別?
- 在AI時代,個人創作還有價值嗎?
- 普通人如何建立個人影響力?
別擔心!這篇文章分享一個普通人對於個人IP創作的真實思考與體悟。
最近我一直在探索有哪些副業機會,但研究了一圈下來,不是市場沒需求,就是競爭太激烈,要不就是自己能力還不到位,搞得我一度感到非常絕望。
靠產品取勝真的太難了。單槍匹馬想做出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,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。
第一章:從產品驅動到個人IP驅動的思維轉換
產品驅動的困境
所以我仔細思考後發現,對我來說,未來的方向應該是「個人 IP 驅動」,而不是「產品驅動」。不是靠產品本身有多優秀來賺錢,而是靠大家認可你這個人,相信你推薦的東西,推什麼買什麼。
產品驅動的挑戰
- 需要大量資源投入
- 競爭激烈,紅海市場
- 技術門檻高
- 單打獨鬥難以成功
個人IP驅動的優勢
- 建立在信任基礎上
- 個人特色難以複製
- 門檻相對較低
- 可持續發展
小米的品牌啟發
就像小米一樣,品牌打出來了,給人的感覺就是體驗好、價格實惠、細節設計周到。所以只要我想買什麼東西,小米有,我就會毫不猶豫地下單。
關鍵洞察:
品牌的力量在於建立信任,當消費者信任你的品牌時,他們會優先選擇你的產品,這就是個人IP的價值所在。
第二章:AI時代下個人IP的重要性
機器強大,人性更珍貴
尤其在 AI 時代,機器太強大了,能幫人類解決太多功能性的問題。反而更凸顯出「有人性、有溫度」的個人 IP 內容的重要性。

產品競爭的血海現實
未來在產品層面,除非是尖端領域,否則一定是血海一片,競爭激烈到頭破血流。想要做出一點成績,難上加難。
傳統產品競爭
- 功能性比較
- 價格戰
- 技術門檻
- 資源投入
個人IP競爭
- 個人特色
- 信任關係
- 情感連結
- 真實表達
AI時代優勢
- 人性溫度
- 創意思考
- 情緒共鳴
- 獨特視角
第三章:靠「人」驅動的創作理念
真誠表達的力量
所以,靠產品驅動是不夠的,必須靠「人」來驅動。不斷創作內容,分享自己的工作、生活、思考,真誠地表達自己的一切。最終,靠信任轉化為產品的銷售,這才是更適合像我這樣的普通人走的路。

個人IP創作的三個層面
- 工作分享:專業知識、經驗心得、行業洞察
- 生活記錄:日常感悟、興趣愛好、生活態度
- 思考表達:觀點看法、價值理念、人生哲學
信任轉化的商業模式
這種模式的核心在於先建立信任,再進行商業轉化。當受眾認同你的價值觀和專業能力時,他們自然會信任你推薦的產品或服務。
階段 | 重點工作 | 預期成果 |
---|---|---|
內容創作 | 持續分享有價值的內容 | 建立專業形象 |
關係建立 | 與受眾真誠互動交流 | 累積信任基礎 |
商業轉化 | 推薦相關產品服務 | 實現商業價值 |
第四章:能量比乾貨更重要
個人IP的核心價值
此外,對於個人 IP 而言,「能量」比「乾貨」更重要。乾貨是功能性的,未來 AI 幾乎都能解決。但個體表達所散發的態度、精神面貌、情緒等等,才是個人 IP 的核心價值,是 AI 無法取代的。

乾貨內容特徵
- 功能性知識
- 可複製的技能
- 標準化流程
- AI可以替代
能量內容特徵
- 個人態度
- 情感表達
- 精神面貌
- AI無法取代
交朋友的啟發
就像我們交朋友,真正吸引我們的,是對方身上散發出的能量感,而不是他能教我們什麼知識。
深度思考:
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人們不缺知識,缺的是能夠引起共鳴的真實情感和積極能量。這正是個人IP最珍貴的價值。
第五章:隨性創作的真實表達
不追求深度分析,只表達真實狀態
所以,我創作的都是這種隨性的短文,不一定能讓人學到什麼知識或深度分析,也不打算這麼做。我只想表達當下的情緒、態度、觀點,這就是我真實的狀態。真要學知識?找 AI 去吧,哈哈哈。

當下情緒
- 喜怒哀樂的真實記錄
- 不刻意包裝的感受
- 情感的自然流露
生活態度
- 面對挑戰的方式
- 價值觀的體現
- 人生哲學的展現
個人觀點
- 獨特的思考角度
- 不隨波逐流的見解
- 真誠的想法分享
真實性的商業價值
這種真實性反而具有更大的商業價值,因為它建立的是情感連結,而不是功能性的關係。當人們喜歡你這個人時,他們會更願意支持你的事業。
真實表達的優勢
- 降低創作壓力:不需要每篇都是精品,隨性表達即可
- 建立情感連結:真實的分享更容易引起共鳴
- 持續性更強:不會因為追求完美而停止創作
- 差異化明顯:每個人的真實狀態都是獨一無二的
結論:未來是靠個人IP驅動,而非產品驅動
總結一句:未來是靠個人 IP 驅動,而非產品驅動。做個人 IP 內容,靠能量,不靠乾貨!

給普通人的建議
- 開始真實表達:分享你的想法、感受和生活
- 重視能量傳遞:比起教學,更要傳遞正面能量
- 建立信任關係:與受眾建立真誠的連結
- 持續創作:不追求完美,但要保持持續
- 相信自己: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和魅力
最後的思考:
在這個AI可以解決大部分功能性問題的時代,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變得更加珍貴。個人IP不是要你成為專家,而是要你成為一個真實、有溫度的人。
這就是我對個人IP創作的思考,也是我正在實踐的路徑。或許不是最完美的策略,但至少是最適合像我這樣普通人的方式。讓我們一起在這個充滿可能性的時代,用真實的自己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影響力吧!